60年代冶金工业部长是谁(建国后冶金工业部副部长)

发布时间:2025-03-11

李非平的建设宝钢

年9月,彭德怀副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指示下,军工部在黎城县下赤峪村成立了“干训队”,李非平任队长兼工科教员,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培养军火生产专业人才的重要一员。1941年5月,太行工业学校正式成立,李非平被任命为教务主任,还兼任教员。

年,李非平参与了“一二·九”运动,作为天津市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负责人之一,组织了12月18日的学生游行示威活动,遭到国民党通缉。1936年夏,他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秘密从事党的外围地下工作。由于国民党以武力镇压学生并在多地发生逮捕爱国学生的事件,他转移到了北平。

李青云的技术成就

年至1963年期间,李青云主持了稀有金属钛、锆、钽、铌、铼等小生产研究,小批量生产出这些金属的板、棒、丝、粉,研制出无缝铌钽管和钽管加热器,并在国内首次研究了铌的再结晶织构,攻克了铌材深冲出现制耳的难题,得到了近无制耳的深冲件。

他的研究成果卓著,例如“围堰防渗墙风化砂柔性材料的研制和应用研究”曾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峡深水高土石围堰关键技术研究”则获得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果中获奖的有“围堰防渗墙风化砂柔性材料的研制和应用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峡深水高土石围堰关键技术研究”(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完成了多项技术改造项目,提高了生产能力,为我国钛工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李青云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第二届常务理事和第第二届加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劳动模范。

历任长江科学院土工研究所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室主任、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土工研究所所长、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职,现任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所长。

张富民的金属矿山

年,冶金部为改变冶金矿山面貌,组织了一个有张富民参加的三人专家考察组赴瑞典考察。他把苏联、民主德国的矿山技术与瑞典的技术作了认真对比,认为瑞典的先进矿山技术适用于中国矿山,建议选择一个合适的矿山,全套引进瑞典技术和装备,并加以消化,以提高我国矿山机械设备更新发展的起点。

张富民,采矿专家,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工程设计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42年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曾任长春矿山研究所工程师、东率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副处长。

张富民,1918年2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他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祖国医学和历史。他上中学时,东北已经沦陷。在和日籍青年同窗共读的岁月里,屡遭民族歧视,他深切感受到国家沦亡所蒙受的屈辱,因而激发他立志要走“科学救国”之路。1942年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机械学科。

中国金银市场开放历程

1、可以说,中国黄金投资市场的发展极具特殊性。简单归纳总结可以概括为:时间短、速度快、外部环境经历简单、市场参与者对黄金投资认识较为简单,这样几个特点。回顾中国黄金市场化的历程至今也不过10余年。以下是决定我们国内黄金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的重要事件。

2、改革开放后,金银管理逐渐从保管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以适应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及人民生活对金银的需求。这一时期,我国加强金银法制建设,调整管理方法,促进白银市场的发展。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银管理条例》,对白银的生产经营活动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管理规定。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黄金产业一直实行严格管制,黄金生产企业须将开采和冶炼的黄金,全部售给中国人民银行,再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过审批环节配售给各用金单位。

4、中国的金银投资市场起始于2008年,此前这一领域的交易由国家专有。随着2008年金银交易的合法化,市场的开放步伐加快。到了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就是著名的新36条,这一政策标志着国内金银交易市场的繁荣期正式开启。

胡保生的人物生平

1、胡保生生活简朴,对工作充满热情,严于律己,关心他人。他关心国家和学科的未来发展,以身作则,倡导务实精神。他的严谨治学和无私奉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科学家的高尚品质,是中国控制理论和系统工程领域的重要人物,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16岁的邓稼先随姐姐赴四川江津读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稼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邓稼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是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这位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的杰出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他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分别在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完成学业。 1950年,邓稼先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返回中国,投身于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与设计工作。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概述:两弹一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代表了中国的核武器和卫星技术取得的重大成就。两弹指的是核弹和导弹,一星则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

邓稼先、钱强钱骥、姚桐斌、赵九章、王淦昌等人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研究方向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对中国核事业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应被历史铭记,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