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产钢铁(古代钢铁产量低的原因)
古代有没有钢铁?
我可以肯定地说是有的,目前有据可查,最早的炼铁文明,可追溯到八千年前的苏美尔文明。
古代有钢铁,而且是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我国古代炼钢技术至迟发明于春秋晚期。由先秦到西汉中晚期,主要制钢工艺是块铁渗碳法;由汉代到明清,主要又是炒钢法和灌钢法,其次还有百炼钢法和炒铁渗碳法,汉魏南北朝时还有“铸铁脱碳钢”,汉代还有坩埚炼钢法。
先秦到西汉中晚期,主要的制钢工艺是块铁渗碳法,此法首先由矿石炼得块炼铁,其次再由块炼铁渗碳炼制成钢。当然也有不经第二步一次还原炼制成钢的,此钢也叫块炼钢或自然钢。当时,炼钢技术首先在南方的楚国达到较高水平,就连秦昭王都称赞“楚之铁剑利”。
钢铁的出现时间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4世纪的春秋时期。到了西汉末期以及后来的东汉时期,铁的开采及铁矿冶炼业蓬勃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早期的钢铁技术是通过实践中的技术积累和工艺革新,最终确立的一种先进的工艺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
我国古代炼钢技术至迟发明于春秋晚期。由先秦到西汉中晚期,主要制钢工艺是块铁渗碳法;由汉代到明清,主要又是炒钢法和灌钢法,其次还有百炼钢法和炒铁渗碳法,汉魏南北朝时还有“铸铁脱碳钢”,汉代还有坩埚炼钢法。
古代钢铁冶炼是采取富矿石与木炭加热熔化还原铁水,然后采用击打法逐级提纯变为钢的办法,也就是俗称的“千锤百炼”成钢;现代冶炼技术是在密闭的熔炉内制造还原气氛把矿石冶炼成铁水,然后再制造氧化气氛脱出铁水中的碳、硫、磷等变为钢。根本的区别是古代的方法不能脱出有害元素,现代工艺可以控制成分。
古代钢铁怎么炼成的
1、先秦到西汉中晚期,主要的制钢工艺是块铁渗碳法,此法首先由矿石炼得块炼铁,其次再由块炼铁渗碳炼制成钢。当然也有不经第二步一次还原炼制成钢的,此钢也叫块炼钢或自然钢。当时,炼钢技术首先在南方的楚国达到较高水平,就连秦昭王都称赞“楚之铁剑利”。
2、人类早期冶炼的钢一般都是在低温还原冶炼后再经渗碳而成,整个过程约分两步:第一步先由矿石炼取块炼铁,第二步再由块炼铁渗碳成钢。此渗碳过程中要不断地折叠锻打,以帮助碳的扩散。这样得到的钢便叫块铁渗碳钢。燕下都钢剑等兵器就是由这种钢制成的。炒钢工艺是一种半液态冶炼。
3、生铁与钢的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能有显著不同。这主要是由于生铁中含碳量偏高,并含有一些不适量的硅、锰、硫、磷等杂质造成的。通常把含碳量高于 2%的叫生铁,含碳量在 0.03%~ 2%的叫钢,含碳量低于 0.03%的就是热铁。由生铁炼成钢主要就是降低含碳量并把硅、锰、硫、磷的含量调到适当的范围。
4、钢铁的炼制过程以冶炼原料开始。最常用的原料是铁矿石,其中最常见的是赤铁矿和磁铁矿。这些矿石通常需要经过采矿和破碎的过程,将其转化为适合冶炼的形式。接下来,矿石会经历一系列的冶炼步骤,包括炼铁和炼钢。炼铁是将矿石还原为金属铁的过程,一般使用高温炉进行。
钢铁这种材料我国最早出现是在什么时期
1、周朝,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冶铁术的肇始时期。这期间出现了固体渗碳制钢术。中国固体渗碳处理大约开始于春秋时期,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7至前6世纪左右,这是金属化学热处理的开端。
2、铜 现有考古资料表明,我国早在夏代(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十六世纪)就掌握了红铜冷锻和铸造技术,夏末商(公元前十六世纪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初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商代中期以后就创造了高度发展的青铜文化。
3、确切上说是战国末期,商朝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到了周朝,即春秋时代,我国已经掌握生铁冶炼技术,到了战国末年,由于各国不断发动兼并战争,这就迫切需要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兵器,才能装备比较先进的军队,于是钢铁冶炼锻造技术被掌握。
我国古代制钢于何时技术成熟
1、以下详细资料,请采隐卖洞纳我国古代炼钢技术至迟发明于春秋晚期。由先秦到西汉中晚期,主要制钢工艺是块铁渗碳法;由汉代到明清,主要又是炒钢法和灌钢法,其次还有百炼钢法和炒铁渗碳法,汉魏南北朝时还有“铸铁脱碳钢”,汉代还有坩埚炼钢法。
2、钢铁的出现时间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4世纪的春秋时期。到了西汉末期以及后来的东汉时期,铁的开采及铁矿冶炼业蓬勃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早期的钢铁技术是通过实践中的技术积累和工艺革新,最终确立的一种先进的工艺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
3、我国古代炒钢技术约发明于西汉中晚期,一直沿用到明清。此法乃是一种半液态的冶炼方法,需先将生铁加热到半液态后,利用鼓风中的氧使生铁脱碳为钢和熟铁成分范围。因为在其过程中需要不断炒动金属,因此被成为“炒钢”。
4、中国古代的百炼钢技术在东汉、三国时期已经相当成熟。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中国就已经发明了球墨铸铁,这一技术远早于欧洲。 灌钢技术创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冶金史上的一项创新,至清代仍广泛应用。
古代是怎么进行冶炼的?
古代的炼铁方法是块炼铁,即在较低的冶炼温度下,将铁矿石固态还原获得海绵铁,再经锻打成的铁块。 我国块炼铁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在掌握块炼铁技术的不久,我国就炼出了含碳2%以上的液态生铁,并用以铸成工具。 战国初期,我国已经掌握了脱碳、热处理技术方法,并发明了韧性铸铁。
灌钢法:大约在东汉末年,我国可能出现了灌钢法的初步形式。南北朝时期,綦毋怀文对此工艺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这种方法通过将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过熔炼渗碳,生产出钢。灌钢法的出现是中国炼钢技术的一项重要成就。
先秦到西汉中晚期,主要的制钢工艺是块铁渗碳法,此法首先由矿石炼得块炼铁,其次再由块炼铁渗碳炼制成钢。当然也有不经第二步一次还原炼制成钢的,此钢也叫块炼钢或自然钢。当时,炼钢技术首先在南方的楚国达到较高水平,就连秦昭王都称赞“楚之铁剑利”。
中国什么时期开始炼钢铁
大炼钢铁运动开始于1958年8月17日,集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规模生产钢铁的运动,以此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也开始了。这一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实现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以支持国家的工业化和国防建设。
钢铁的出现时间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4世纪的春秋时期。到了西汉末期以及后来的东汉时期,铁的开采及铁矿冶炼业蓬勃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早期的钢铁技术是通过实践中的技术积累和工艺革新,最终确立的一种先进的工艺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
大炼钢铁是指1957年11月至1958年12月,持续了一年。为了达到“赶英超美”的钢铁产量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全民炼钢运动。
大炼钢铁是1958年。195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跃进”之年,大炼钢铁是这年“大跃进”运动的显著的特征。1958年的全民大炼钢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成为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的直接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