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新工艺(冶金工艺技术)

发布时间:2025-02-02

纳米材料五大效应

表面效应:由于纳米材料尺寸减小至纳米级别,其表面原子数量增多,表面效应变得显著。这使得纳米材料表面具有很高的活性,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一特性使得纳米材料在催化剂和表面涂层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表面与界面效应:当纳米微粒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电子德布罗意波长、超导相干波长和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其周期性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它本身和由它构成的纳米固体的声、光、热、电、磁和热力学等物理性质,体现出传统固体所不具备的许多特殊性质。

综上所述,纳米材料的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介电限域效应共同作用,使纳米微粒和纳米固体在熔点、光学性质、化学反应性、磁性等多领域展现出独特的性能,这些奇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纳米材料的核心特性。

纳米材料有五大效应: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量子隧道;介电限域。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0.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电渣重熔应用成果

我国的东北大学电冶金研究室在电渣熔铸新工艺及其在异型件研制上的应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包括制造冷轧辊、阀体、三通管等多种工业部件。 国际知名的电渣炉制造商如美国的CONSARC、德国的ALD和奥地利的INTECO等,已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了电渣重熔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电渣重熔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产品,如冷轧辊、阀体、三通管等,并出口国外。 国际领先的电渣炉制造商采用基于PLC和工控机的二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重熔过程的自动化。

把平炉、转炉、电弧炉或感应炉冶炼的钢铸造或锻压成为电极,通过熔渣电阻热进行二次重熔的精炼工艺,英文简称ESR。美国霍普金斯(R.K.Hopkins)于20世纪40年代首先提出这种精炼方法的原理。其后苏联和美国相继建立工业生产用的电渣炉。

年1月,他在《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上发表了关于电渣熔铸TiC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组织性能初步研究的论文,这也是EI收录的研究。在材料科学领域,他深入研究了WC在快速申渣重熔(ESSR)制备钢结合金及激光改性过程中的溶解行为,这一成果获得了省级科技成果,证书号为08-575-01。

本所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系科研开发型应用技术研究所。所内设有特殊钢、金属制品和磁性材料三个生产基地,一个机加工车间、一个检验中心和五个职能部门。具有特殊钢的冶炼、电渣重熔、锻造、轧制、丝、管、棒、永磁材料及元件等生产线,配有完善的机械、理化检测手段。

该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邵象华发展钢铁新工艺及新材料

针对传统双电炉法生产低碳锰铁存在的问题,邵象华提出碳素锰铁吹氧脱碳的新工艺,指导上海与遵义两铁合金厂进行工业性试验,取得理想效果。在70年代后期,为应对炼钢过程中的热量紧张问题,他倡导氧气转炉底吹煤和氧的研究,通过实验室到工业试验的逐步推进,最终在新抚钢厂的10吨转炉上取得成功,获得国家专利。

针对沸腾钢生产中常见的缺陷问题,邵象华深入研究并开发出在钢锭凝固期间喷吹压缩空气的新工艺,显著减轻了偏析,优化了操作方法,其创新成果受到英国国营钢铁公司的关注。他的工作为鞍钢的发展和中国钢铁工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勇担重任,主持了新型平炉炼钢厂的设计、施工和生产工作,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1948年起,他转战鞍钢,投身于恢复生产与建立我国第一代大型钢厂生产技术和研究开发体系的工作,对我国钢铁工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